出版日期:2021年08月30日 星期一  今日天气: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默认
一本笔记本,承载着沉甸甸的红色基因

有一种力量,无形胜有形、无声胜有声,一直在激励着我们、感染着我们,这种力量穿透人的心扉、激荡人的心灵,激发着责任和激情。使命呼唤担当,榜样引领时代,为了响应国家卫健委《关于开展向辛育龄、吴天一同志学习的通知》,本报推出《讲“身边的好故事”》专栏,榜样离我们很近,先锋就在我们身边……

在我院耳鼻咽喉科郑海农主任医师的身边,留着一本暗红色的笔记本。他说,这本笔记本是他刚过世的母亲、浙江大学医学院退休教授黄文菊所珍藏的。陈旧的封面上隐约印着《防治纪念》四个大字,下面还有一行小字写着“二十军司令部/政治部敬赠”。

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跨过长江、进军江浙沪的过程中,遭遇到一种从未接触过的疾病:患者出现发热、咳嗽、胸痛、腹泻等症状,拉痢疾样大便……检查结果显示,他们感染了一种叫做“日本血吸虫”的寄生虫。当时黄文菊还是同济大学医学院的医学生,正在上海医学院附属中山医院(今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实习,为响应新中国的号召,她随带教老师陈灏珠(后成为著名心血管病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等人组成的医疗队,于1950年1月来到江苏太仓地区,为解放军指战员防治日本血吸虫病。

黄文菊小分队的服务对象是解放军第二十军第58师第173团,首先要为全团一千官兵逐个进行血常规和大便的筛查检验。她那时每天凌晨3、4点就从温暖的被窝里起来,在黎明前的黑暗中手持一根蜡烛、冒着刺骨的寒风,沿着泥泞不平的小路来到几百米开外的临时检验室开始工作,有时也会感到害怕和委屈,但一想到战士们是为了人民解放才得的病的,他们连牺牲都不怕,自己这点困难不算什么!由于经常停电,又不能因此停止筛查工作,在煤油灯下进行显微镜检查成为常态,几个小时下来,黄文菊的双眼充血,但她只是揉揉眼睛休息片刻又开始工作,常常看到眼睛刺疼了才肯停下来,然后匆匆吃一点饭,继续步行去各连队抽血采集粪便样本。

经过一个多月的连续筛查并结合病史,从全团初步找出了近百名血吸虫病患者,除几位病重者送去当地医院外,其余全部分批集中到团卫生队治疗。解放军们痊愈后都非常感激黄文菊,纷纷在黄文菊的笔记本上留言并将自己手头仅有的照片赠送给她(那时刚解放,部队里要拍一张照片非常不容易)。黄文菊曾说,他们中大多数人文化不高,为了写留言想了好半天才憋出几句话,但都是肺腑之言,值得她永世珍藏。他们的吃苦耐劳、纪律严明、刚正不阿的军人风范也使她终身难忘!

3个多月后,黄文菊回到上海医学院附属中山医院继续实习,不久顺利本科毕业并留在该院工作。这时,中国人民志愿军已经进入朝鲜作战,全国掀起了支援抗美援朝的热潮,不少医务人员纷纷要求到前线参加救治工作,黄文菊也是其中一员。2020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向参加抗美援朝出国作战的、健在的志愿军老战士、老同志等颁发“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黄文菊也得到了一枚。

一本普通的笔记本,不仅收藏了当年医护与战士们结下的深厚友谊,更承载着沉甸甸的红色基因,传承着革命先辈英勇奋斗,百折不挠的精神血脉。而它也深深的影响了郑海农。在30余年的从医过程中,他时刻铭记母亲在太仓、在朝鲜工作的精神,不畏艰辛,全心全意为人民和患者服务,继承了在那个红色年代的坚毅品质。

文、供图/杂志社 郑海农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默认
© 红五星(杭州)数字文化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 0571-85358819
© Copyright 2017 浙ICP备0901949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