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日期:2018年08月26日 星期日  今日天气: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默认
钟书其人 《围城》其书


  钟书其人,姓钱,名钟书,字默存。因其周岁“抓周”抓了一本书,所以起名叫钟书。又因他从小痴书狂傲,专爱胡说八道,所以父亲给他改了字为默存,意思就是叫他少说话。钱钟书的痴气有三。

  其一,痴痴傻傻,生活愚笨。他始终不能记得自己的出生年月日,而且左右不分。穿套脖子的毛衣前后颠倒,套进去后再前后调转,但最后还是前后倒穿,像个孩子,一生全靠妻子杨绛照理。

  其二,混混沌沌,痴顽如宝玉。他在清华读书的时候一直与一位叫许振德的美国同学争抢第一,后来又成了朋友。有一回,许君在上课时一直偷偷注意班上一个女同学。钱钟书看到后,就在笔记本上画了一系列的《许眼变化图》,把一个男人爱慕女生的眼神变化惟妙惟肖地画了出来,在班里广为流传。当了父亲的钱钟书也还是一如既往的痴顽,据说他最喜爱把各式东西藏在女儿钱瑗的被衾里,一个藏,一个找,乐此不疲地玩得像个孩童。说起女儿,钱钟书曾经很认真地和他的妻子杨绛说过:“假如我们再生一个孩子,说不定比阿圆好,我们就要喜欢那个孩子了,那我们怎么对得起阿圆呢。”只为专一爱一个孩子而只生一个的,也是头次见了,其痴由此也可见一斑。

  其三,众所周知,钱钟书是个大书痴。他只要有书读就别无所求,古今中外,看过的书,数不胜数,是个切切实实的博学鸿儒。据说他看书的时候常常边看边笑,不好笑也在笑,杨绛先生也因此常常被他逗笑。两人常常比赛谁读的书多,年终再结算。书就像他命中的福禄一样,丰足而源源不断,也给后来的我们带来了许多的精神财富。《围城》就是他留给我们的宝藏之一。

  

  《围城》其书,1944年动笔,1946年完成,平均每天写五百字左右。这两年,正逢国家动乱,钱钟书锱铢积累地写完了整本小说,杨绛也锱铢积累地读完了整本小说。每天晚上,钱钟书把写成的稿子给杨绛看,急切地想要知道她的反应。有时,杨绛笑,钱钟书也笑;杨绛大笑,钱钟书也大笑,彼此心照不宣。

  《围城》作为一本中国近代史上的文学巨著,看过的人肯定不在少数,就算没看过书,喜欢陈道明的朋友肯定追过他年轻时演的这部剧,当年也是万人空巷。所以,剧情不再叙述,值得一提的是小说的序言,它是我读过的序言中最短的一篇。

  在这本书里,我想写现代中国某一部分社会、某一类人物。写这类人,我没忘记他们是人类,只是人类,具有无毛两足动物的基本根性。角色当然是虚构的,但是有考据癖的人也当然不肯错过索隐的机会、放弃附会的权利的。

  这本书整整写了两年。两年里忧世伤生,屡想中止。由于杨绛女士不断的督促,替我挡了许多事,省出时间来,得以锱铢积累地写完。照例这本书该献给她。不过,近来觉得献书也像“致身于国”“还政于民”等等佳话,只是语言幻成的空花泡影,名说交付出去,其实只仿佛魔术家玩的飞刀,放手而并没有脱手。随你怎么把作品奉献给人,作品总是作者自己的。大不了一本书,还不值得这样精巧地不老实,因此罢了。

  绝大多数小说,我们都能在序言中看到:谨以此书,献给我的女儿,或者献给我的妻子,或者献给我的老师,或者献给我的朋友等等。而钱钟书却把“献书”这看似真诚感谢却实际毫无意义的行为好好地讽刺了一番。仔细想想确实如此,献书终究只是空花泡影,说着高兴的精致虚伪罢了。难不成因为你献了书,这本书就真的成了那个人的么?无论何时何地,书终究还是作者的书。三百字不到的一个短序,把钱钟书洞察世事、善于讽刺的功力一展无遗,同时也体现了他本人至真至诚的性情。

  《围城》一书可谓妙语连珠,细细品味其乐无穷。最为大家称道传颂的是出自书中人物苏文纨之口的一句:“结婚仿佛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小说里的众生相,岂不就是身边的你我他。婚姻也罢,事业也罢,整个生活都似在一座围城中。城里想要冲出去,冲出去又闯进另一座城里,回望起来,却开始思念原来的那座城。《围城》书中的“可悲”,不在于我们每个人都被一座座围城围困,而在于,身在其中的我们想要冲进围城,又想要逃出围城的这种矛盾欲念和循环往复。私欲,怯懦,厌倦……种种人类的惰性劣根,阻碍了我们看清自己的人生和人生的本质,无法通透地活着。

  合上书的那刻,我们仿佛看到了通透的钱钟书和杨绛。像他们俩般度过一生,便是人之大幸。

  文/院办 傅金悦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默认
© 红五星(杭州)数字文化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 0571-85358819
© Copyright 2017 浙ICP备0901949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