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日期:2018年01月12日 星期五  今日天气: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默认
美国高血压指南变化带来的思考

2017年11月美国心脏学会(AHA)科学年会上公布了新版美国高血压指南,这是美国官方高血压指南继2003年JNC7(美国预防、检测、评估与治疗高血压全国联合委员会第七次报告)后时隔14年的又一更新。

与既往指南相比,此次指南有重要变化。新指南的核心变化是提出了高血压新定义:≥130/80 mmHg,取代以前140/90 mmHg的高血压标准。相应地,降压治疗门槛和降压靶目标也进行了调整。

由于高血压病是我国人群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美国高血压指南的更新影响的不仅仅是医务人员的理念和认知,和几乎每一个高血压患者和潜在的高血压高危人群都息息相关。新指南一经发布即引发强烈反响,高血压领域专家乃至健康相关从业者,均在短时间内纷纷进行热议和评论,刷爆朋友圈,有人戏称自己不知不觉中“被高血压”;有人感慨自己多年的患者宣教的基本理念瞬间崩塌;有人质疑新的高血压指南被大型药企等利益集团绑架;有人倡议思想观念应该跟随新版指南与时俱进;也有人表示会坚守老版指南的阵地等。

近乎疯狂的热议过后,业内的有识之士们开始冷静下来重新审视美国新版高血压指南公布的意义,先后也有国内高血压病防治方面的领军人员发声,对新版指南进行述评,细细想来,笔者认为面对新版指南,我们需要有更科学的视角和心态去看待。

第一是关于高血压病的管理。新版指南把高血压定义得近乎苛刻,这一事件的背景是美国对于高血压病的诊断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已经达到较高水平,一部分社区的高血压控制率已超过80%甚至更高,新的诊断标准将高血压的防治阵线更加前移,越发重视早期预防,毫无疑问,这具有积极意义。此外,高血压的早期治疗之中需要把生活方式干预等非药物干预提到更高的位置,早诊断高血压病并不意味着要早吃药或是消耗更多的药物,而是要更早地进行干预,更早地调控好血压,更早地进行靶器官保护。

第二是关于指南的询证医学证据。指南并不是不可被质疑的,已有数位国内学者对新版高血压诊断标准的询证医学证据提出质疑,认为询证证据还有所欠缺。虽然流行病学研究中发现血压升高和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相关,但是目前证明血压降至130/80 mmHg能更好地改善患者预后的证据凤毛麟角,反倒是血压降至140/90 mmHg改善整体预后的临床证据有很多。中国的高血压指南尚未修订,有学者提出目前我们还是应该按照中国指南来进行临床用药指导。

第三是关于“中国特色”。既往的经验告诉我们,欧美指南或是专家共识在亚洲人群并不一定适用,亚洲人群有自己的较为独特疾病谱,药物反应也有一定的人种特点。这一背景下,盲目遵从国外指南可能会带来一些灾难性的后果。做针对中国人群的临床队列研究;找中国人群专属的询证医学证据;写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专家共识和指南;让属于中国的研究在世界的医学舞台上找到自己的声音,这是我们每一个人需要努力的方向。

心内科胡晓锋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默认
© 红五星(杭州)数字文化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 0571-85358819
© Copyright 2017 浙ICP备0901949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