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日期:2017年10月25日 星期三  今日天气: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默认
在路上

本文为省直机关团工委举办的“青春献礼十九大;青年助推跑一次”演讲比赛一等奖讲稿。

我们都听说过古代的十大酷刑,但不知道大家对现代版的十大酷刑有没有耳闻?比如说忘记带手机,其难受程度相当于往手指头上扎竹签,让人坐立难安,魂不守舍。当然,这只是玩笑话,如果继续往下看,我们就会发现:看病竟然也是网友口中的酷刑之一,甚至有人说,看病太难了,没病的人,去医院排几次队,也会生出病来。

那么,你们说,看病,真的难么?是的,真的很难!2009年的时候,北京市卫生局邀请了19位医院的院长分别到其他大医院去当一回患者,亲身感受普通群众是怎么看病的,结果呢?北京回龙观医院院长杨甫德在就诊时掐了秒表,从排队挂号到离开医院,一共用了405分钟,其中,看病的时间是20分钟,只占整个过程的4.9%。

那么,看病到底难在了哪里?据统计,省级三甲医院一天的门诊量甚至可以达到一万人次以上,由于排队的时间太长,简单的毛病都需要我们来回医院很多趟才能够完成初步诊治,很多人不是在看病,就是在去往看病的路上。那么看病为什么如此拥挤呢?我们发现,省级大医院门庭若市,然而,乡镇医院、甚至部分的县市级医院却门可罗雀,大量的医疗设备和医疗资源被闲置、被浪费。所以,看病难并不在于医疗资源的匮乏,更重要的原因是优质医疗资源的分配不均。要知道,我们国家有6亿多的农民,而80%以上的资源却集中在少数的大城市。

既然如此,我们是不是就找到了对症下药的方法?2012年,浙江省率先启动“双下沉、两提升”工程,让省级的医疗人才到基层去、让优质的医疗资源

到基层去,来帮助基层医院提升服务水平和患者满意度。省级医院由自身扩张,转向与基层医院合作办医。目前,每家县级医院平均都有10名以上三甲医院专家长期驻守。

那这一项举措和我们每个人又有什么关系呢?有这样一位患者,她的名字叫做洋洋,年仅7岁,不幸的是她左边的黑眼珠上却长了一颗小小的肿物,当地医院的医生告诉她的父母,如果要摘除肿物,必须同时做角膜移植手术。大家知道,角膜移植是眼科最难的手术之一,当地医院根本无法开展这项技术。如果放在以前,洋洋将不得不前往更高级别的医院去挂号、检查、住院手术,至少得往大城市跑3趟。幸运的是,洋洋就诊的这家医院就是我院的协作医院,派驻在该院的我院眼科同事对她进行检查后,当天就为她预约了我院杭州灵隐院区的床位,患者仅仅跑了一次,就在省级医院完成了重大的手术。

送优质医疗下乡,让基层百姓不用再跑到大城市,在家门口就能看上专家号,大医院的病人也就减少了,排队的时间也缩短了,很多病只要跑一趟就能够解决问题了。这也是浙江医疗卫生行业助推“最多跑一次”改革的重要体现。

在“双下沉”的浪潮当中,有众多年轻的面孔,所有省级、市级医院的年轻医生,在晋升职称前都要离开自己工作生活的大城市,到基层医院去工作一段时间,有的是几个月,有的甚至是几年。同时,众多青年志愿者积极响应共青团浙江省委的号召,参与到“健康浙江,青春力量”系列活动中。其中,累计搭载了146名青年医生的健康直通车已发车11班次,行程3650多公里,在服务基层群众、让患者“最多跑一次”的这条路上越走越远。

截至目前,我省县域就诊率提升到了84.99%,手术量增加了37.7%,而成就的背后,我们不会忘记那些默默的奉献者。我院眼科温积权医生就是其中的一位。

两年前,为了与亲人团聚,他特地从温州调动到我院,但1个月后,他主动接受了下沉的任务,到基层医院去,一呆就是两年多,目前还在下沉的路上。

他每天都要24小时处于待命状态,随时要为急重症患者奋战到天亮;

他年幼的儿子仍然无法经常见到父亲,只能在寒暑假的时候到他所在的医院去与他相聚。

对于这些,温医生很淡然,他说:时代既然赋予我们责任,我们就要勇于担当!这就是我们青年医生的情怀,因为我们知道,看病依旧不简单,在改善群众看病难的路上,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我们必将全力以赴!

眼科杨杰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默认
© 红五星(杭州)数字文化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 0571-85358819
© Copyright 2017 浙ICP备0901949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