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日期:2020年04月30日 星期四  今日天气: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默认
【医事感悟】
心慈术精

作为医者或高大上地称为医家,“心慈术精”是医者的毕生追求,尤其想成为良医者。数月前的一件小事,不经意间触动了我。

话说,一位70有余从外地转入我科的困难脱机病人,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病,右心衰竭,肺大泡。在当地医院治疗了20多天,曾拔除过气管插管,但因岌岌可危的肺功能,加上心力衰竭尚未纠正,很快又重新气管插管。我应邀前去会诊,大凡遇见神志清楚的病人,见面拉个手,打个招呼,这是我的工作惯例。殊不知,回来途中,电话传来患者一定要到我这里。第二天如病人所愿转入我科,按照平时习惯,每次接触病人,我们总是拉个手,讲些鼓励的话,居然一周后成功脱机。结果在一次与病人家属的谈话中,一席话让我想的更多、更远。患者儿子说,他父亲住过很多家医院,很多次院,从没见过医生与自己握过手,仅凭这样的握手动作,让他对医者信任,及鼓起他战胜疾病的信心。当然,患者成功脱机,一定不仅仅归结于每次见面的握手。

希波克拉底说过,医生治病的三大法宝:语言、药物、手术刀。语言更多的是体现人文。医术是主旋律,正像清唱,是我们治病救人的基础。人文是和弦,医学正像音乐有了和弦才动听、美妙,所以医学又像艺术,人文关爱是医学的初心。爱心是人文基础,因为爱世界才美好。减轻病患痛苦,增进人民健康才是我们今天从医者的初心。

我想,在繁忙的临床工作中,想办法多给病人一点诉说时间,多给病人一句暖心的话,一个暖心的动作,更是我们为医者的使命所在。尤其那些在生命线上挣扎的ICU病人,语言及暖心动作更是需要,能给人以信心。20年前我在美国进修,我的带教老师的形象总是时刻浮现在我的脑海里,这位身为科主任的医者查房的一个规定动作总是俯下身去,拿他的脸庞去亲一下患者的脸,当时我还以为是美国人的文化习惯。但今天也许我们能这样说,凡大医者必定医术好,人文更好。

美国纽约东北部的撒拉纳克湖畔,镌刻着西方一位医生特鲁多的铭言:“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段铭言越过时空,久久地流传在人间,至今仍熠熠闪光。

其实我们给病人以暖心,我们也有欣慰与回报。大家一定记得最享受的时光是逢年过节翻阅曾经在ICU住院康复的患者发来的那些祝福短信,那是病人对医者充满的爱。

ICU病房里,监护仪器是冰冷的,但医护、医患是温情的。我们在监视那些闪烁不停的符号,那些维持生命的大小粗细不同的管子的过程中,有泪有离别,有爱有希望,有奇迹有感动,有仁爱有温度,不断在创造生命奇迹。一大批援鄂勇士之举正是证明了这一点。

普施仁术,精诚至爱;心中有爱,方能致远。人文让医学更厚重、更温暖。

文/重症医学科 龚仕金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默认
© 红五星(杭州)数字文化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 0571-85358819
© Copyright 2017 浙ICP备0901949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