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日期:2020年02月26日 星期三  今日天气: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默认
一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

导语

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我院党委发布《关于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倡议书》,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全院党员冲锋作表率,职工万众一心抗疫情。党员干部带头签下请战书,申请驰援疫区的志愿书更如雪花一般飞向各支部书记手中,截至目前,我院共派出10人驰援武汉,其中党员6人,预备党员1人,入党积极分子3人;派出3人支援浙一之江院区,其中党员2人;派出1人支援温州。共产党员把投身疫情防控一线作为践行初心使命和锤炼成长的主战场。


既在最前线也是大后方

援鄂后勤保障组背后凝聚着一股党员力量

疫情就是命令,集结号吹响后,在援鄂浙江医疗队中,有一支特殊的队伍,队员们亲切地称他们为医疗队的“大管家”,他们就是医疗队后勤保障组。

宋柏杉:以一名共产党员战士的身份和家乡人民并肩作战

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宋柏杉,是第二批浙江抗击新冠肺炎紧急医疗队总队长,他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湖北的儿子!宋柏杉坦言:“我是湖北人,在武汉同济医科大学读书后来到我的第二故乡杭州!没想到28年后,我是以一名共产党员战士的身份,回到武汉和家乡人民并肩作战!”

曾经,他作为第24批中国援马里医疗队队长,带领着中国援非医疗队经过两年的援非工作后平安载誉归来;如今,他再一次肩负党组织的期望和嘱托,带领第二批浙江紧急医疗队踏上征程。

前往武汉后,宋柏杉带领的团队负责对口支援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宋柏杉说,在这里,他最操心的还是队员们的防护安全问题,个人防护如何到位,操作流程如何规范,他和队员们反复思考、讨论,努力把浙江经验带到武汉。

而在驻地,宋柏杉为了避免交叉感染,进一步加强医疗队防护管理规范,设置污染区、半污染区和清洁区,严格执行分区管理和消毒清洁制度。关闭住宿的所有空调系统后,为了保暖,后勤组给每一位队员增加被子,提供保暖外套、电热器、电热毯。为了让队员们感受到更多关爱,后勤组也通过为队员过生日、传统佳节送祝福、不定期改善伙食等方式,来活跃医疗队氛围。在过去的这个元宵节里,怎么给身在异地的队员们过个好节,宋柏杉煞费苦心,“除了汤圆,生活用的洗头膏、洗面奶、摩斯、护手霜,穿的外套、棉毛衫、滑雪袜子……给队员从头到脚、从外到里都备上了。”俨然是一位贴心的大家长。

“看到他们身着防护服,往长长的医用专用通道走向传染病区时,就像看着一位位英勇的战士上场冲锋陷阵。那种心情既骄傲又担心……”宋柏杉说到,“我向党组织承诺过:149个人!我把大家带出来了,也要完完整整的带回去!”


祝睿晨:事无巨细,做好党员的本分工作

在第二批浙江抗击新冠肺炎紧急医疗队中,除了总队长宋柏杉,医院还派出了组织人事部副主任祝睿晨作为队长助理,负责医疗队的物资后勤管理。

“二手手机、门铃……不到前线,你永远想不到缺什么”说起在武汉1个月来的工作,祝睿晨很感慨。每天他几乎都要接50多个电话,这还不包括微信上大量的语音通话和文字沟通。早上8点多出门,晚上1、2点才能回房间睡觉,“但一闭上眼,眼前全是货物批次、快递单号、财务金额这些数字。”据他粗略统计,一个月期间他一共采购物资14次,调拨10次,处理捐赠93批次,还有10余批次物资正在对接中。

除了最重要、也最紧张的医疗物资外,这个大管家还常常要紧急购买一些意想不到的东西。医护人员的私人手机不能带入隔离病房,所以他们一般把手机留在酒店,但在隔离病房工作时,他们又常常需要向其他医护开医嘱、报数据、交流病情,手头没有通讯工具很不方便。祝睿晨了解情况后,计划给病房配备几台工作手机。但他跑遍了区内营业的超市和商场,全都扑了个空。最后他想到了向武汉的志愿者团队求助。经过他和志愿者们几天的努力,终于筹集到了7台由武汉交警和市民捐献的珍贵的二手手机。谈起这些,祝睿晨说:“不能像医护人员一样,在一线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但在一线后方,我会踏踏实实,做好党员的本分工作,敢扛事、愿做事、能干事。”


汪佶:只要岗位不离,党员的责任就在肩上

作为首批驰援武汉的浙江紧急医疗队成员,医院行政六支部书记、医工部副主任(主持工作)汪佶,负责医疗队生活物资的采购、供应以及医疗设备管理维护等。

抵达武汉后,为了第一时间筹备好医疗队的基本生活物资,他奔波于各大超市之间,采购队员们的生活必需品,每天都要忙到下午2点才能吃上中饭。有时候刚吃两口,收到必需品需要临时加购的通知,狼吞虎咽把饭吃完,他又马不停蹄地赶去采购。短短两天,全队141人所需的大批生活物资基本到位。

一段时间后,汪佶发现,医疗队队员很多下班较晚或者要上夜班,为了让他们能吃上热腾腾的面条或者点心,每天晚上8点到10点半,一个有家乡特色、既暖胃又暖心的夜间食堂办了起来,“这是我们浙江医疗队的特色。” 汪佶介绍,“我主要负责食材的选择和购买,另外一名队员负责掌勺。”

和祝睿晨一样,每天绞尽脑汁采购物质的汪佶说:“他们(医务人员)想不到的,我们要帮他们想到!他们冲在一线,我们保障必须紧紧跟上。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只要岗位不离,责任就在肩上!”

文/宣传统战部 王婷


抗疫情 救危重 重症医学党员勇担当

疫情当前,拥有一大批优秀“重症人”的我院重症医学科所在的临床三、四党支部,派出了6名“猛将”驰援武汉、支援浙一,他们坚守住疫情防控的最后一道防线,让党徽闪耀在抗疫战场。

沈新:她与死神“短兵相接”


拥有着23年ICU工作经验的沈新是我院临床第三党支部的组织委员,“我有经验,比别人更适合去前线。”行动胜于言语。沈新认为自己能把这个活干好,尽自己所能,在前线拼下这场战役。一如她当初入党宣誓时所说:“作为党员,在国家和人民需要我的时候,我首先要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

当初,她是这么说的。如今,她也是这么做的。

初进武汉肺科医院ICU,沈新每天最操心的是“感染防控”:如何才能实现“医务人员零感染”。所以一到武汉,沈新就从训练考核组员正确穿脱防护服程序入手,一个个穿,一遍遍脱,直到大家都能做到丝毫不差为止。病区三区两通道设置不够合理,沈新又不断提出建议,并根据院感专家的意见改进流程,直到建立起完整规范、符合院控要求的防护流程和工作环境。“感染控制是我们抗击疫情的基础,是保证医护人员生命安全的根本,我有时候会突然吓出一身冷汗,就是怕组员们哪里出现问题。”直到现在,沈新还是无法放松。“不怕是假的,肯定会怕,但是我觉得正常,共产党员在责任前面就是要担起来。”

胸闷、呼吸困难、生命体征减弱……病房内,一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心跳降至44、渐渐失去意识。心脏按压、面罩给氧、插管、上呼吸机,加快!再加快!监测仪上的曲线终于有了起色,患者慢慢恢复意识。在监测仪有节奏的“滴滴”声中,大家都是一身汗。这是一起突发病例,也是疫情期间最常见的场景。仿佛按下了快进键般,沈新常觉得时间总是不够用。忙碌,加上防护服紧缺,医护人员在6个小时的工作时间内,不喝水、吃饭、上厕所,长时间戴着口罩,穿着防护服工作,汗出的太多,连尿不湿都派不上用场……

沈新分管的一位60多岁的大伯用着无创呼吸机,因为隔着面罩,说的武汉话,沈新每次都要贴近大伯,才能听清楚他的话。看着邻床病人前一天还是用着无创呼吸机,当天却已经插上气管插管将被抬走,大伯用手机打出一行字,“我不想像他一样,求求你!”看到这行字,沈新眼睛瞬间湿了,会好的,一切会好起来的,我们一起加油!

交好班,脱下防护服已近凌晨4点,走在回酒店的路上,抬头看到天空中那轮亮晃晃的月亮,沈新想,春天来了,守护者来了,空空荡荡的武汉街头可待繁华如昔,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大家用生命托起生命的力量。


胡伟航:“重症医生就应该冲在最前线”


2月24日是浙江第一批新冠肺炎紧急医疗队驰援武汉满月的日子,“二月二,龙抬头,再一次理发,纪念满月。”这是第一批紧急医疗队成员之一、我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助理胡伟航副主任医师的日记内容,后面附着一张短短板寸头照片。这一个月驰援武汉的日子,胡伟航常常不记得是几号、星期几,他忘记了时间,和队员们在对口支援的武汉四院古田院区重症病房里争分夺秒,与疫情赛跑。

2003年抗击非典,胡伟航在一线,是首诊医生,2013年禽流感,胡伟航是指派援助杭州市西溪医院的医生,面对这次驰援武汉,他轻描淡写地说:“家里人都习惯了,我夫人也是医务工作者,她很支持我,这种时候,我们重症医学专业医生,就应该冲在最前线。”这些年,胡伟航几乎没有在家度过春节,他的春节,就是在ICU的病房里,陪伴着那些患者,常常不眠不休几十个小时,而他依然只有那句话:这是应该的。

紧急气管插管是ICU抢救患者的一个紧急重要措施。然而对于新冠肺炎这类传染病,气管插管操作对医护人员来说危险性很高,因为插管时,病人的气道是开放的,飞沫、喷出的病毒会形成气溶胶,医生感染概率高,需要全副武装,“早上病房有位重症患者需要气管插管,他们前面没插进,我戴上头罩冲了进去……”胡伟航在医院后援团群里报平安时说到,“顺利插完管,才发现手一直在抖。”

上班时紧张地抢救病人,休息时他又在医院重症医学科工作群里和原来的同事一起探讨治疗情况,尽力把浙江经验带到武汉,把平时治疗与管理经验充分运用到临床上,争取拯救更多的危重病人。走出病区时,他脸上被护目镜、防护口罩压出深深的勒痕,厚厚的防护服之下,胡伟航的工作服每天都是湿了干,干了又湿,他在自己的日记上写下:“在武汉留下的每一滴汗水都值得!”

疫情防控是没有硝烟的战场,也是检验党员干部初心使命的考场。“成为一名共产党员是我一直以来的愿望。在这场战斗中,看到身边共产党员纷纷响应号召,无惧无畏、无私奉献,我深受鼓舞,也更加坚定我向党组织靠拢的强烈愿望和决心。”谈起入党初心,胡伟航这样说。在疫情防控的特殊关口,选择入党就意味着选择了责任,选择了奉献。以“火线入党”方式,胡伟航成为了一名光荣的预备党员。但预备党员“不预备”,他坚持以一名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用实际行动淬炼党性,在“疫”线斗争中勇于担当,让党徽在担当中闪耀!


叶蕾:抗疫“美小护”彰显青年党员本色

在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我院ICU(一)护士叶蕾是重症组的护理副组长。援鄂近一个月的时间里,“美小护”叶蕾用实际行动彰显了一名青年共产党员本色。前阵子,防护物资不够用,为了节约防护物资他们将原来4小时班改成6小时班。不吃不喝高强度的6个小时工作后,往往几近虚脱。“有时候护目镜很容易就沾上水雾,到后面,只能看见一个模糊的影子,非常妨碍视线。”可是,就在这种情况下,该给患者扎针还是得扎针,该给患者翻身,还是得翻身,曾获全院护理技能大赛第一名的叶蕾戏谑:“我‘叶一针’的名声怕是要毁了。”

这阵子,为了让患者的氧饱和度提高,普遍需要采取俯卧位通气,“有个患者180多斤,我们几个人穿着防护服搬动他都非常困难,一移动就一身汗。”可是看着来之不易的90%以上的氧饱和度,叶蕾她们感觉一切都那么值得。

病区里还有一位60多岁的阿姨,全家都感染了,分散在不同的医院治疗,她也不清楚亲人的情况,有一天,阿姨哭着说,不想活了,不要救了,就这么死了吧。此时此刻,护士不仅仅是进行医疗上的照护,更是承担了心理疏导的功能,她们会跟阿姨说说话,开导她,直到有一次,叶蕾说:“我们这么老远来帮你们,我们也想家的,如果你不好起来,你们不好起来,我们一个都回不了家。”没想到这句玩笑话,阿姨却听进去了,乖乖吃药,沉沉入睡。

“我是一名党员,是一名‘重症人’,在武汉人民生命受到病毒威胁时,应该坚定果敢地站出来,国家需要我,我就应该挺身而出,没有理由,我的优势就是我的临床经验,我想发挥我的专业特长,让更多的患者重获新生,这就是我的职责所在。”谈及援鄂初心时,叶蕾这样说。


任奇:疫情面前,ICU男护就是这么man


“我可以马上出发!”ICU男护士任奇在听到武汉需要医护人员支援的时候,第一时间向护士长报名,他生怕自己不能第一批去,不停强调着,他可以马上出发。

任奇在ICU工作近8年,作为ICU专科护士,他具备非常强的综合实力和应变能力,随时处理突发情况。科室里如果来了疑难危重患者、新发患者,护理任务肯定都先交给他们这几个ICU专科护士,此外他还掌握了人工肺、人工肝、连续性床旁血液净化(CRRT)、重症超声等ICU高精尖治疗仪器的操作等等。

入驻驰援的武汉第四医院古田院区重症隔离病房后,身为男护的优势很快得到体现,加班加点,连续几十个小时看护患者,对于任奇来说都是小菜一碟,他吃得了苦忍得了脏,有爱心有担当,工作中不仅获得患者点赞,还因经常帮队里的女队员干体力活而大受欢迎。

“敬爱的党组织,我将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请党组织在疫情战斗中考验我!”到武汉没多久,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任奇被火线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他立志把参加此次战“疫”作为检验入党初心的试金石,向党员看齐,与疫情赛跑。



章陆烨:武汉“美少女战士”是这样炼成的


驰援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的我院原ICU(二)(现为急诊科)护士章陆烨,是位95后的可爱妹子,她的朋友圈里有身穿背后写着“美少女战士”字样防护服的照片,还有配着文字“红烧肉会和皮皮虾、小笼包、大年糕,一起照顾好热干面的”和伙伴们一起的合影。

回想当时收到组织批准她驰援武汉的事情,章陆烨还有点恍惚。当她委婉、忐忑地向在绍兴老家的父母报备时,“我妈反应很强烈,电话里就哭了。”挂掉电话,她的父母、妹妹立刻从绍兴赶到杭州,试图劝她不要去,“怎么可能把别的病人抛下不管?”她拒绝了。大概这就是医者本能吧。

来到武汉后,章陆烨发现周围的党员战士们坚持做到困难面前不退缩,让党旗飘扬在一线,她深受感动和鼓舞,自告奋勇地加入到这支队伍之中,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并且成为了一名入党积极分子。

如今她已在武汉待了一个多月,每天近10个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在比较密闭的环境下工作,加上一些患者的紧张焦虑,心情难免受到影响。有一次还差点晕倒在工作中,缓过来的她却心疼没有穿到下班的防护服。脱下防护服能自由吸上口新鲜空气的瞬间,她觉得是最幸福的时刻。



陈上仲:在真学实做中淬炼党员本色,他绷紧责任那根弦


1月31日,ICU(二)医生陈上仲被派往增援浙大一院。入院6年,他参与多例重症患者惊心动魄的抢救,“疫情期间的工作,和平时不太一样。”陈上仲说,“我们在ICU面对的是新冠肺炎中最危重的病人,如果我们失守了,那患者就没命了,所以我们肩上的责任和意义重大。”

在ICU,晚上11点接班到早上8点下班,接着对患者资料展开讨论到10点多,这样的节奏是常态。“一般病房如果有两三台ECMO(人工肺)同时运转的话强度就已经很大了,这里最多的时候有11台ECMO在工作,对医护人员来说也是很大的挑战,必须集中精神,时时绷着一根弦。”他还经历一些“非常24小时”:晚上11点接班,本来4小时后出隔离病房,但是因为碰到两位需要ECMO上机的患者,还有一位需要撤离ECMO,再加另一些重症患者需要抢救,不知不觉又奋战到中午12点多;洗涮吃饭后眯了一会儿,又接到消息需要给ECMO患者上机……那一天,陈上仲三进三出隔离病房,也根据防护要求仔仔细细洗了三次澡,他自嘲:把自己都洗“皱”了。由于工作表现优秀,他多次受到当地专家同事肯定和赞赏,然而面对表扬,他始终平静谦虚,展现的是一名共产党员在得失面前不计较、困难面前不躲闪、责任面前不推卸的优良品德。

陈上仲曾经问过导师严静教授:此生何求?严静的回答是:唯有学习!导师学无止境、儒雅大医的精神一直激励着他在和新冠肺炎疫情作斗争中,始终不忘充实自己,向专家学、向同事学、在实际操作中学,持续学习最佳抗疫诊疗方案,并把学会的新本领更好地运用到救治患者身上,陈上仲在真学实做中淬炼着党员本色。

工作的时候全神贯注,一心只想挽救患者,没有时间想别的事情,但每当下夜班回到住处,看着窗外寂静的灯光,陈上仲就格外想念家人,特别是仅7个月大的女儿。陈上仲说,他也想给女儿做个榜样,“愿她长大之后,正直、善良、勇敢,能追求内心的平静,也能做着她自己的贡献,无论大小。”

文/宣传统战部 郭俊、王婷、吴婧、吴玲珑



抗疫前沿呼吸『尖兵』奋勇向前

疫情来临,呼吸内科成为抗击新冠肺炎阻击战第一道防线,我院呼吸内科所在的临床第七党支部全员同心协力,在疫区、在发热门诊、隔离病房这些最忙碌的岗位上,勇当抗击疫情的“尖兵”。


王艳红:面对党旗宣誓,是她愈战愈勇的无限动力


“让我去!24小时待命!”这是我院三墩院区呼吸内科护士长王艳红在知晓医院组队驰援武汉后,第一时间作出的决定。没有一丝犹豫,没有一丝退缩。

大年初一下午,王艳红和另外三名同事作为浙江首支抗击新冠肺炎紧急医疗队成员奔赴武汉抗疫第一线,入驻武汉四院古田院区后这一个月时间里,她克服重重困难困难,承担着高强度的医疗救治工作,看到病房里治愈出院的新冠肺炎患者开始增多,她感动又欣慰,“在火线我递交了入党申请,期待党组织的考验。”目前已经成为入党积极分子的她表示,将以实际行动证明自己期盼入党的决心和信念,面对党旗宣誓,是她愈战愈勇的无限动力。


周晓曦:抗击过H7N9的他又一次冲在了前线


“党员冲锋在前是应该的!这么多年的医学教育就是我上战场的基础和准备,无数前辈已经冲在前面,我也要紧随其后。”作为医院团委副书记的呼吸内科医生周晓曦,一直是科室的业务骨干和医院青年的表率。进院8年,周晓曦也曾是一位抗击H7N9的一线医生,年前疫情来势汹汹,早早收到医院指令的他,带领青年医师成立了我院青年医师应急小分队,走进医院感染疾病科病房。

“这个春节一直在医院度过,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现在只是换了个战场,心情也没特别改变。”就这样他和其他四位同事跟随第二批浙江紧急医疗队支援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周晓曦介绍,基本上每天工作8-12小时,主要负责疑似或者确诊患者的诊治工作,工作时经常是不吃不喝六七个小时,虽然辛苦,但每天看到病房里的病人在一步步好转,出院病人在一日日增多,他觉得再辛苦都值得。


赵恬:每次驰援都报名,“这一次,终于能轮到我了!”


呼吸内科赵恬副主任医师春节期间一直坚守在发热门诊第一线,多次报名请战,2月10日下午1点接到通知,下午3点就出发,出征支援温州的号令来得很突然,不过,赵恬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去武汉,我报名了;去浙一医院我也报名了,我做好了随时出发的准备。这一次,终于能轮到我了!”

临出发前,当领导问起她家里的情况,这位有两个孩子的妈妈平静的说:“之前我跟老公说过,他应该有思想准备,也一定会理解我。现在他们都还不知道,我没跟家里说,我平时也经常值班,如果他们问起,就说我出差吧。”朴实的短短几句话,却道出了一位白衣战士最真挚的责任感和担当。赵恬作为浙江增援温州医疗队专家组成员,归期未知,而我们知道,她正在用实际行动阐述最美逆行者的含义。

文/宣传统战部 吴婧、胸外科 祝鑫海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默认
© 红五星(杭州)数字文化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 0571-85358819
© Copyright 2017 浙ICP备09019491号-1